广西南宁针灸推拿理疗培训学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   关注中医理疗养生、关注健康教育、关注弘中教育             
联系方式

石老师 石老师

电话:15978176449(同微信)        18578982603



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

2
来源:转网址:http://www.guiyangzj.com

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

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取任脉、足太阴经腧穴为主。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;穴取关元、三阴交、肝俞。

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、经色、经量、经质出现异常改变,它包括月经先期、月经后期、月经先后无定期。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可参照本篇论治。


[病因病机]


月经多与肾、肝、脾有密切关系,肾气旺盛,肝脾调和,冲任脉盛,则经血按时而下。月经先期多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,血海不宁所致。如饮食不节、劳倦过度、思虑伤脾,统摄无权,冲任不固;或素体阳盛、过食辛辣,热伏冲任;或肝郁化火,热扰血海;或久病阴亏,阴虚内热,热扰冲任而致月经先期。月经后期多由经脉不通,冲任受阻,气血不畅或血海空虚,不能按时满溢所致。如外感寒邪,血为寒凝;或外病伤阳影响血运;或久病体虚,阴血亏损;或饮食劳倦,思虑伤脾,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。月经先后无定期多由气血失调,冲任功能紊乱,血海溢蓄失常所致。如情志抑郁,疏泄失常;或肝气不舒,血为气滞;或肾气亏虚,失其封藏,冲任不调,该藏不藏则月经提前,藏而不泻则月经错后。


[辨证论治]


月经先期


主症: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,甚至10余日一行。月经量多、色淡、质稀,神疲肢倦,心悸气短,纳少便溏,舌淡,脉细弱者,为气虚证;月经量少或量多、色红、质稠,两颧潮红,手足心热,小便短黄,大便干燥,舌红苔黄,脉数者,为实热证;月经量少或量多,色红或紫,质稠有块,伴少腹胀痛,乳房胀痛,心烦易怒,口苦咽干,舌红苔薄黄,脉弦数,为郁热证。


分析:属气虚者,脾虚而统摄无权,冲任不固则经期提前,量多。气虚不能化血为赤,故色淡质稀。阳气不振,不能旁达升举故神疲肢倦,气短。血虚心神不安故悸。脾虚运化不利则纳少便溏。舌淡,脉细弱为中阳不振之象。属虚热者,阴虚水亏,热扰冲任,血海不宁而月经先至或量多。阴血不足则量少。血中有热经血质稠。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脉细数。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,舌红少苔。属实热者,热伏冲任,迫血妄行故经早量多。血为热灼故经色深红或紫,质稠。热扰心神则心胸烦闷,热灼津液故口干,小便短黄,大便干燥。舌红苔黄脉数为热盛于里之象。属郁热者,肝郁化热,迫血妄行故经早。肝失疏泄故经量或多或少。血为热灼故经色红紫质稠。气郁血滞故有块。气滞肝经则出现伴随一系列症状。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化热之象。


治则:清热调经。兼以补气、泻火、理气。


处方:取任脉、足太阴经腧穴为主,针用或补或泻,酌情加灸。穴取关元、血海


方义:本方重在清热活血,通调冲任。关元为任脉经穴,足三阴经之交会,故为调理冲任要穴;血海调理血分。两穴相配,冲任调和,经血按时而行。


随证选穴:气虚加足三里、脾俞;虚热加三阴交、然谷、太溪;实热加太冲、曲池;郁热加行间、地机;心烦加神门;月经量多加隐白。


月经后期


主症:月经推迟7日以上,甚至40~50日一潮。量少色黯,有血块,小腹冷痛,得热则减,畏寒肢冷,苔薄白,脉沉紧者,为血寒凝滞证;经期延后,月经色淡无块,小腹隐痛,头晕眼花,心悸少寐,面色苍白,舌淡,脉细弱,为肝血亏虚证;月经延后,量少,色黯有小血块,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,脉弦。为肝郁气滞证。

分析:属血寒凝滞者,血为寒凝,运行不畅故经期延后,量少色黯有块。寒遏阳气,经脉失煦故小腹冷痛。阳不外达则畏寒肢冷。苔白脉沉紧为内有寒积之象。属肝血亏虚者,营血亏虚,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故月经延后,量少,色淡无块。血虚气弱,胞脉失养则少腹隐痛。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不寐,脑失所养则头晕眼花。血脉不充则面苍白,舌淡脉搏细弱。属肝郁气滞者,血为气滞,冲任受阻故经行后期,量少色黯或有血块。肝郁气滞,经脉壅滞故胀痛及脉弦。

治则:和血调经,兼以温以散寒、养血、舒肝。

处方:取任脉、足太阴经腧穴为主。针用补泻兼施,可灸。穴取气海、三阴交。

方义:气海为任脉经穴,可调一身之气;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,且与肝经、肾经交会,气为血帅,脾司统血,两穴相配具有和血调经之功能。随证选穴:血寒凝滞加归来、关元;肝血亏虚加血海、脾俞、足三里;肝郁气滞加太冲、蠡沟;心悸失眠加神门。


月经先后无定期


主症:月经或提前或错后,经量或多或少,色紫黯有块,经行不畅,胸胁乳房作胀,少腹胀痛,时常叹息,嗳气不舒,苔薄白,脉弦者,为气滞;经来先后不定,量少色淡,腰骶酸痛,头晕耳鸣,舌淡苔白,脉沉弱者,为肾虚证。

分析:属肝郁者,肝疏泄失常,血海蓄溢失度则经行先后不定,量或多或少,肝郁血滞故经行不畅,紫黯有块。肝郁经脉不利见胀痛,肝气不舒则叹息,肝气犯胃则嗳气。舌脉均属肝郁之象。属肾虚者,肾封藏失司,血海蓄溢失常则月经先后不定。肾阴不足则血少,肾阳不足则色淡。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,腰府失养则腰骶酸痛。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虚之象。

治则:调补肝肾。

处方:取任脉、足太阴经腧穴为主。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。穴取关元、三阴交、肝俞。

方义:关元补肾培元,通调冲任;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,又是三阴经之交会穴,能补脾胃,益肝肾,调气血;肝俞乃肝之背俞穴,有疏肝理气之功,三穴共用调理经血。

随证选穴:肝郁气滞加太冲、期门;肾虚加太溪、水泉;腰骶痛明显加次髎。


[其他疗法]


1. 耳针:内生殖器、内分泌、肾、肝、脾。毫针刺,每次取2~4穴,捻转法中等刺激,每日一次,每次留针15~20分钟。也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,每3~5日更换一次。


2. 皮肤针:脊柱两侧、下腹部、带脉区、小腿内侧、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。中等刺激强度叩击,每日一次,7日为一疗程,每一个疗程间隔3~5日,经期暂停治疗。


3. 穴位注射:脾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肝俞、足三里、关元。用5%当归液或10%丹参液,每天注射0.5ml,每次2~3穴,每日或隔日一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

[按语]


针灸对月经不调有一定效果,一般多在经前5~7日开始治疗,连续5~7次,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。注意经期卫生,忌食生冷,避免精神刺激。


文章分类: 中医临床
分享到: